政策汇编之五:乡村振兴支持政策
一、产业振兴类
1. 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
内容: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国家级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,重点发展特色主导产业(如粮食、果蔬、畜禽、中药材等),推动全产业链升级。
支持方式:每个国家级产业园奖补资金约1亿元,分阶段拨付。
2.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
内容:聚焦区域优势产业(如小龙虾、茶叶、苹果等),跨县域打造产业链,形成规模效应。
支持方式:中央财政对每个集群投入数亿元,连续支持3年。
3. 农业产业强镇示范
内容:以乡镇为单位,培育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产业强镇,推动产镇融合。
支持方式:每个镇奖补1000-3000万元。
4.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
内容:支持农产品加工、仓储物流、休闲农业等新业态,推广“生产+加工+电商+旅游”模式。
重点项目: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(补贴比例约30%)。
二、人才与科技支持类
1. 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
内容:每年培训100万新型职业农民,重点覆盖家庭农场主、合作社带头人等。
支持方式:中央财政每人补贴3000-5000元。
2. 农业科技推广
重点项目:
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(如种业振兴、智能农机研发)。
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(建设科技示范主体)。
3. 乡村振兴人才“头雁”计划
内容:选拔培养乡村产业带头人,提供资金、技术、市场对接等支持。
三、生态振兴类
1. 农业绿色发展
重点政策:
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(推广有机肥替代、绿色防控技术)。
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(每个县补助1-2亿元)。
长江十年禁渔补偿与渔民安置。
2.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
内容:推进厕所革命、生活垃圾治理、生活污水治理等。
支持方式:中央财政专项资金+地方配套。
3.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
重点项目:
高标准农田建设(每亩补助1500-3000元,2023年目标新增4500万亩)。
黑土地保护工程(东北地区实施“梨树模式”等保护性耕作)。
四、文化振兴与乡村治理
1. 乡村文化传承
内容:保护传统村落、非遗文化,支持乡村文旅融合项目(如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系列活动)
2. 乡村治理示范村镇
内容:推广积分制、清单制等治理模式,建设乡风文明示范村。
五、金融与保险支持
1. 农业信贷担保体系
内容: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低息贷款担保,降低融资成本。
2. 农业保险扩面提标
政策: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范围,中央财政补贴保费65-80%。
3. 乡村振兴债券
内容:鼓励社会资本发行专项债券,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。
六、试点示范项目
1. 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
内容:2023年启动100个国家级示范县建设,聚焦产业、人才、生态等全面振兴。
2. 数字乡村试点
内容:推动5G、物联网、大数据在农业中的应用,建设智慧农场、农村电商。
3. 农村改革试验区
内容: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(如宅基地“三权分置”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)。
(根据DeepSeek搜索整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