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动态
政策汇编之九: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的政策
一、政策支持
1. 国家顶层政策
《“十四五”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》(2021年):明确开展县域养老服务集成改革试点,支持建立“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”。
民政部等四部门《关于推进“十四五”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》:要求试点县(市)优先完成失能、高龄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。
《关于开展2023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的通知》:试点县域推广“家庭养老床位”,中央财政对每张床位补贴3000-5000元。
2. 区域协同政策
东西部协作养老支援:东部发达地区对口支援中西部县域(如上海对口云南养老人才培训),共享智慧养老平台资源。
革命老区专项政策:对赣南、大别山等革命老区试点县倾斜支持,建设红色康养基地(如江西瑞金“红军村”老年公寓)。
3. 服务模式创新政策
“医养结合”深化试点:国家卫健委支持县域医养联合体建设,允许乡镇卫生院增设养老床位并纳入医保支付。
“时间银行”互助养老:民政部在江苏南京、浙江杭州等试点县推广“服务换积分”模式,鼓励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。
4. 社会力量参与政策
公建民营改革:县域公办养老机构优先委托社会资本运营,减免前3年租金(如山东“公建民营”补贴政策)。
税收优惠:养老服务机构免征增值税,企业捐赠养老事业可享所得税全额扣除。
二、资金支持
1. 中央财政资金
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:每年投入10亿元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(2023年覆盖50个试点县)。
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:央行提供低息贷款(年利率3.2%),支持县域养老机构建设(如河南兰考县普惠养老城企联动项目)。
长期护理保险试点:在49个试点城市(含县域)建立筹资机制,财政按每人每年100-200元标准补贴。
2. 地方配套资金
省级养老服务专项资金:
江苏“苏适养老”专项资金,对县域养老综合体建设每平方米补贴1000元;
四川对民族地区县域养老机构按床位每年补贴3000元。
市县补贴政策:
浙江丽水对农村老年食堂按每位老人每天2元标准运营补贴;
陕西榆林对适老化改造家庭每户最高补贴5000元。
3. 社会资本参与
PPP模式: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县域养老项目(如河北巨鹿“医养结合PPP项目”,总投资2.3亿元)。
养老专项债券:鼓励企业发行“养老产业专项债”(如湖南湘潭发行5亿元债券建设县养老中心)。
保险资金投入:泰康保险等机构投资县域CCRC社区(持续照料退休社区),单项目投资规模超10亿元。
4. 国际资金支持
世界银行“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项目”:贷款2亿美元支持甘肃、贵州县域养老机构能力建设。
亚洲开发银行“包容性老年健康服务项目”:在云南、广西试点县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。
三、项目支持类型
1.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
县乡村三级网络:
建设县级失能照护中心(每个中央补助500万元);
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(覆盖3-5个乡镇,每处补贴200万元);
村级互助养老点(如福建“幸福院”模式,每村补10万元)。
适老化改造项目:
家庭养老床位改造(安装防滑扶手、智能呼叫设备);
老旧小区加装电梯(中央财政每部补贴20%-30%)。
2. 服务模式创新项目
家庭养老床位:通过智能设备将专业服务延伸到家庭(如江苏南通“虚拟养老院”覆盖10万老人)。
老年助餐服务:建设“中央厨房+社区配送”网络(如上海崇明区村级助餐点日均补贴5元/餐)。
农村互助养老:推广“老年协会+志愿服务”模式(如湖北枝江“老人互助小组”)。
3. 人才培育与科技赋能项目
养老护理员培训:人社部“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”,每年为试点县培训5000名护理员(每人补贴2000元)。
智慧养老平台:
建设县域养老大数据中心(如浙江长兴“一网统管”平台);
推广智能穿戴设备(如跌倒报警手环,政府采购价80元/个)。
4. 产业融合项目
“养老+文旅”:开发县域康养旅游线路(如广西巴马长寿养生之旅,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)。
“养老+农业”:建设田园养老综合体(如四川攀枝花“阳光康养+芒果产业”基地)。
(根据DeepSeek搜索整理)
- 中国政府网及国务院部门网站
- 全国地方政府网站
- 全国样本县市网站
- 全国样本城区网站
- 新闻媒体网站